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章 讀書人的迂腐(1 / 2)

第一百三十章 讀書人的迂腐

出發之前,吳邵剛還需要與陸秀夫好好談談。

雖說穿越的時間不長,但吳邵剛對於史書上面關於歷史的描述和評價,已經産生了巨大的懷疑,有一點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史書也是人寫出來的,那些寫史書之人,代表的大都是一個堦層的利益,看待每一件事情也是帶著有色眼鏡的,這其中肯定有品格高尚之人,可惜這些人同樣有思想,對於世間的事情亦有自身的看法和認識,其認識上面的缺陷,必定會融入到史書之中。

譬如說史書有關對賈似道的評價,衆口一詞都認爲是大大的奸臣。

吳邵剛與賈似道之間尚無直接的聯系,目前的身份也不夠格去産生親密的聯系,不過賈似道掌控權力之後,推行的兩件事情,倒是表現出來一些意味深長的東西。

第一件事情推行打算法,這無疑是爲了穩固自身之權勢、打壓異己,這也是那些掌控權力之人都喜歡做的事情,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從賈似道推行的打算法之中,吳邵剛找到了機會,離開了京城,來到了潼川府路,開始發展自身的力量。

第二件事情就是推行公田法。

所謂的公田法,就是官府以強制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積穀物,官府對富裕人家每年能夠收獲的糧食,做出了明確的槼定,凡是富人家族所擁有的土地,其産量超過了朝廷的限制,多餘的田畝既變爲公田,歸官府所有,産出來的糧食,轉化爲軍糧,以維持軍隊之開銷。

要知道這些所謂的富人,絕大部分都是朝中的官員,而且是高官。

賈似道推行公田法,無疑是遭遇到富人堦層的強力反對。

不過賈似道不在乎,依舊是強力推行。

這件事情在朝中引發了巨大的波瀾,甚至李庭芝等人都受到了乾擾。

吳邵剛對於公田法的認識,莫衷一是,畢竟他是穿越之人,明白財富的積累是無法用人力來抗拒的,任何一個朝代,都存在窮人和富人,強行的推行平均主義,那是倒行逆施,換來的必定是社會的動蕩,甚至是朝代的更疊。

治國之道,千百年以來都沒有很好的定論,而賦稅杠杆的調解,政府權力的大小、公信力的高低,恐怕才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賈似道在南宋末年推行公田法,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朝廷大量發行交子,引發通貨膨脹,老百姓已經無法承受,而富戶恰恰能夠從朝廷大量發行交子之中獲取到財富,這就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的擴大,這種惡性循環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換來的就是內部巨大的動蕩。

賈似道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抑制富人的財富,利用公田法,讓富人爲朝廷做出貢獻,以維持朝廷的開銷。

不得不說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若是賈似道一心爲了自身,是完全沒有必要強力推行公田法的,畢竟這樣做得罪了太多的權貴,對於自身是很不利的。

從這件事情上面,吳邵剛感覺到,賈似道其人能夠在相位上面十餘年的時間,成爲南宋末年官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怕不僅僅是會霤須拍馬,還是有著一定本事的。

再說文天祥殿試高中狀元之後,也曾經成爲賈似道的門生,若是賈似道真的如同史書上面說的那樣不堪,那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怎麽可能拜賈似道爲師。

讀書人的筆是厲害的,秉筆直書的背後,也會有著太多的奧妙。

基於這樣的認識,吳邵剛開始依靠自身來做出判斷,而陸秀夫就是其中之一。

瀘州府衙,廂房。

“陸司馬,我準備離開瀘州一段時間,到潼川府路所屬各地去看看,潼川府路之戰,遭遇到劫難的不僅僅是老百姓,各級官府同樣難以爲繼,若不是府衙拿出來大量的錢糧,早就無法維系,此番我下去看看,就是想著能夠找到更好的辦法應對,這府衙裡面諸多的事宜,就要拜托陸司馬了。”

陸秀夫的神情有些嚴肅,或許作爲殿試的進士,居然成爲了武官出身、年嵗比他小的吳邵剛的屬下,內心肯定是失落的,若是吳邵剛也是進士出身,那陸秀夫的感覺會好很多。

“下官謹遵大人之吩咐,一定做好份內的事宜。”

“陸司馬,我的話你沒有明白意思嗎,在我離開瀘州府這段時間,整個瀘州府衙的事宜,你都是需要關心和過問的,我不希望大難之後的瀘州,再次出現什麽問題。”

“這,下官衹是司馬,遵從大人之命令辦事,驟然負責瀘州府所有事宜,怕是引發他人之非議,還請大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