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貔貅宝宝的九零年代第37节(1 / 2)





  “妈记得你们把李家那孩子弄到城里来上学了,你大嫂说孩子上的还是县里头最好的县直小学,妈就想问问你们,托的啥关系,能不能把大伟也给转过来?”

  林建民愣住了,他从家里搬出来以后,学兵就没再回去过林家了,上次回去还老两口钱的时候,他也是自己一个回去的,根本没提学兵的事儿,老太太怎么知道,学兵在县直小学上学的事儿?

  “妈,这事儿我还真不敢应承你,这也不是我办的,我哪儿有那本事,是孩子的舅舅帮着托的关系,再说了,学兵那也不算真正进去了,就是个旁听生,学籍还得下半年看看学校咋说,能不能进去还是另外一回事儿呢!”再说了,王丽珍的娘家就是县里头的,比周家本事可大多了,他就不信大嫂没那把孩子往学校送的路子,怎么就找到自己这儿来了。

  “那大伟可是你的亲侄子,你把那不相干的外人都给整进去了,怎么能不管你侄子!”张红英对大伟,还是最疼得。

  可林建民听了这话,却是一皱眉,“妈,学兵现在可也跟我叫爸跟小娥喊妈的,户口本上他可是我大儿子,您这话可不敢到外头乱说了。”

  “什么?!”张红英愣了,这事儿林建民可没跟她说,“你把户口迁出来,敢情就是为了那个野孩子?”

  “妈,别这么说学兵了好不,现在他好歹跟我喊声爸,跟你喊声奶奶,他那事儿是做得不对,可李老栓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咱们这篇翻过去,不提了行不?”林建民也是满脸的无奈。

  这时候,周小娥抱着刚子进来了,“妈,我跟小凯说一声,让他问问看看有没有名额进,不过他那同学也就是个才进去没多久的班主任,没多大权利的,你看学兵这,我们不是也还没办好么?”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反正要是有名额,肯定得先紧着大伟,要是大伟进不去你家那孩子进去了,到时候我可跟你们没完!”

  张红英这话一出,林建民和周小娥都愣了,周小娥抱起秀秀实在不知道这话怎么接,林建民倒是不跟他妈客气,直接怼了回去,“妈,当初分家,是大嫂二嫂逼着分的,咱们分完了家,学兵就算是领养的那是我儿子,我给他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学那是我家的事儿,大伟上学应该他自己爹妈想办法,怎么现在好像也成了我的事儿了?”

  第52章

  “分家?你现在跟你妈说分家?”张红英气急了,?干脆拍了桌子,“我明白告诉你了,不管怎么分,?我总是你妈,?你听不听你妈的话了!”张红英在家里素来也是霸道惯了的。

  可林建民还没见过他妈这么对他撒泼呢,?以前家里也有过,?不过都是对他二嫂的,?他一向老实好说话,还真没把亲妈惹毛过。

  不过这一晃神,?林建民倒是想起了他二嫂田凤霞的招数,滚刀肉混不吝,直接干脆的往地上一蹲,抱住了头,?“妈说得对我听,妈说的不对,我当然不听。”

  “你!”张红英一下子抬起了手,却被林有粮拦了下来。

  “行了,都是一家人,你偏哪个向哪个,?都是咱们的不是,我就说这事儿你别管,你非得来,这不惹得老三也不高兴,?回去跟老大也没法交代,?看看咱们这俩老东西,弄得里外不是人的,也没人念咱们的好!”

  林有粮这话,?就比张红英高明多了,边鼓敲着责任担着,可听来听去就还是林建民不体谅两位老人。

  林建民看自己亲爹为难成这样,心里当然也松动了,可是他目光扫过旁边抱孩子的周小娥,两个路都还不会走的孩子,还有听话懂事的学兵……他的心态瞬间就坚定了回来。

  他作难的时候,兄弟妯娌们不仅不帮忙,还落井下石的事儿他怎么会这么快都忘了,老窑洞夜里漏的风那么冷他们谁尝过,废了这么大的劲儿他好容易把日子安定了下来,这些人就又来闹腾。

  可他也不是原先的林建民了。

  去管别人?他觉得自己还没那个本事呢!

  钱只有攥在自己的手里,才归自己管,管好了自己,他再管别人吧!

  于是林建民就没有说话。

  气氛一时僵在了那里,秀秀黑溜溜的大眼珠子在几个人中间来回得扫,不明白这些人类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东西,整天争来吵去的,为什么不能都好好赚自己的钱呢?

  可是秀秀感觉到了抱着自己的妈妈不高兴,于是她张了张嘴巴,正准备哭,刚子却从旁边爬了过来,正拽着她的脚丫子。

  哭也挺费劲儿的。

  秀秀这么想了一下,收回脚丫子猛地一用力,一脚踹在了正晃神儿的刚子脸上,骤然受挫的刚子愣了一下,然后张开嘴巴立刻嚎啕起来。

  这一哭,尴尬的局面立刻就被打破了,老的小的都是赶紧过来哄孩子的。

  也没人注意到刚子为什么哭,刚子还小又不会说,林建民抱着刚子一边悠一边哄,再没有这么称职的爹了。

  老两口看这架势,也明白了林建民的意思,张红英还想再说,也被林有粮拦住了。

  午觉睡起来,老两口就说要回去,林建民这房子虽然宽敞,可是也没有地方给老两口住,公公跟儿媳妇总不能住到一个屋子里,再说回老家也不远,还是自己的地方舒服。

  林建民就买了几样点心,把中午剩下来的几个馅饼都给老两口装上了,收拾收拾三轮车,亲自送老两口回小寨村。

  路上,张红英没再提大伟的事儿,倒是提了另外一桩事儿。

  “建民,你不在村里也不知道,老宋家,就是宋援朝他们家,媳妇儿又生了。”张红英坐在三轮车后斗里,不用很大声,林建民就能听清楚她的话。

  关于秀秀,到底跟宋家有没有关系,母子俩心里都是悬着的,所以宋家的事儿,张红英总是会多留意一下。

  “那不是挺好的。”林建民早就忘了捡到秀秀的那些细节。

  “是挺好的,可是听说啊,他家要搬到城里去了,宋援朝好像承包了个大工程赚了好些钱,还在县城买了房子,以后你要是在县城里头碰见他,说话可得谨慎点儿。”

  “知道了妈,没影儿的事儿,您就别乱想了!”

  林建民把老两口送回了家,也没在村里多留,店里晚上还做生意呢,就算学兵放学回来可以看孩子,他也得赶紧回去。

  。

  机械厂在青山县,算得上是最有话语权的单位,所以厂后街一直都很热闹,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做着各种各样的小生意,但是真正称得上生意红火的,也只有林建民的美味馅饼了。

  他的生意好,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同类生意,这条街上卖包子的有两家,一家是方大海的店,另外一家只卖包子,店面不过就是十平米不到的一个小厨房,摆在门口卖。卖米线的有三家,方大海是一家,另外两家一个是卖手擀面米线盖浇饭的,还有一个是米线凉皮擀面皮。

  所以跟林建民几乎斜对着门的方大海家,是受林建民生意影响最大的。

  以前林建民没来的时候,方大海家每天早中晚都会排一会儿队,可是自打林建民来了,他家门口久再没有排过队了。

  但是,包子的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方大海也偷偷去买过林建民的馅饼和米线,馅饼是不错,可是米线感觉大家都一样,他甚至觉得自己家的包子更好吃一点,但是为什么,客人都愿意往林建民那儿去呢?

  方大海想不通,却又不想就这么让店铺凉下去,一家老小就靠着这个铺面过日子的。

  于是这天早上,方大海在门口竖了个大招牌,所有包子八折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