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科举大佬的填房第14节(1 / 2)





  第29章 ·

  陈景活了二十八, 不对是快二十九年,头一次被人在大街上要债,而且人还是不用回头光听声儿就知道是谁的老熟人, 这滋味可真新鲜。

  不过这事说来真是自己亏,上船头一天就许给人家一副字, 原以为就是动动笔就能成了的一个行活儿, 却不想一直拖到现在还没给人家。

  当时因着在船上实在无趣, 罗忠又整日待在自己的船舱里温书,陈景和刘汉青厮混在一起,白天见面晚上喝酒的, 再是好友也腻歪。

  到第三天早上两人在甲板上撞见对方,都是相顾无言,只差泪两行了。好在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甲板上只有两个人不假,但船尾那头不还有万通镖局那几位嘛。

  陈景年少成名又家道中落,这些年什么人都见过,自然不会轻易的看轻了谁。刘汉青本就是商贾人家出身的孩子,家里再是脱了商籍那也难免还有朋友亲戚还在做买卖,都说士农工商商籍最贱, 武人都好歹算是有一门手艺,谁瞧不起谁都还不一定。

  所以旁的读书人或许还会有些自视过高瞧不上习武的莽夫, 这两位却完全没有。商量好之后,当天晚上两人就端着陈景从三清哪儿磨磨唧唧哼哼啊啊好久,才求来的红烧肉和油炸花生米去了船尾套近乎。

  人家镖师是带着任务上船,说白了这一船的人和货就是万通镖局这回要保的镖。虽说走水路比走陆路轻松, 也不用前后探路压尾那般折腾,但总归不可能跟三清他们一样, 在船上认认真真过日子。

  如此一来,在吃饭这件事上几个镖师一直都是能凑合凑合就得了。大部分时候吃的是带上船的干粮,偶尔确实挺闲才跟船家借个炉子弄几个小菜对付对付。

  红烧肉这样的硬菜那可真是上了船就再没见过,陈景端着这个过去套近乎简直一套一个准儿,不到三天的功夫,俩读书人就彻底跟万通镖局的镖师们称兄道弟了。

  尤其胡镖头不光是个会功夫的大老粗,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颇广不说,在镖局也是当了多年的镖头。这样的人肚里有货,虽说张嘴不会引经据典,但不管陈景他们说什么他都能听明白,有时候还能一针见血把两人嘀咕来琢磨去的事,一句话就给顺通。

  正因为如此,胡镖头很快就从一个认真负责的镖头,成了一陈景和刘汉青十分喜欢的特能喝性子特豪爽,人也特别好的老大哥胡头儿。

  既然成了真朋友,陈景就不想随便写上一幅字就把人给打发了,可船上到底却这少那的,又实在静不下心来,便拖到现在也没把那副字写好。

  “胡头儿,你怎么在这儿,我记得万通镖局不在这边啊。”陈景跟胡头儿在一起的时候也习惯了直来直往,一张嘴就问他怎么到这里来了。

  这话要换了平时遇见那些同窗举子陈景是万不敢这么说的,毕竟要是个心眼稍微小一点的,就得自己暗自嘀咕,陈景这么说是不是不愿意碰上自己。

  “还不是家里那几个小的,知道我这回是来京城,一个个的都问我要多带些东西回去。我家老三身体不好拳脚功夫指望不上,家里就让他读读书,读得好最好,读得不好就当打发时间了。这不今天就过来想去书局看看,看看有什么能给他带回去。”

  胡头儿年轻的时候是正儿八经拜师学艺绿林出身,只可惜年少时就遇上了这辈子的冤家,一腔游侠梦也就随之破碎。

  家里第一个娃娃落地之后更是义无反顾投到万通镖局门下,这么多年从趟子手做到大镖头,算是攒下了一份很可观的家业,家里儿子闺女不管是从文还是习武,他都不拦着。

  “那今天碰上我可不就是巧了嘛。”陈景一听这话都乐了,“去书局您不找我还能找谁,走走走,趁着上午人少,咱先去把东西买了再说。”

  本就觉得还欠了人家一幅字不太好意思,现在有了个机会表现表现,陈景赶忙就把人拉到书局里去。胡头儿也不傻,陈大才子愿意替他儿子挑书,那可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自然乐呵呵的跟在陈景后边,不管陈景说什么他都只负责跟在后头点头说好。

  本朝虽民风开发,不拘束女子出门交友,但来书局里的还是十之八九都是男子。三清跟着他们一起进来,不光书局里的掌柜惊了,店里好几个秀才公子也愣了一下。

  但好在都是读书人都讲究体面,这书局打开门做生意,只要不是偷不是抢自然人人都来得。所以好奇一下也就行了,都不再多往三清这边看,只有掌柜的赶紧叫了个年纪偏小的徒弟,过来招呼三清。

  “这位夫人您看您今儿是想买点什么,纸墨笔砚还是?”小孩儿年纪小看上去也就是十三四岁上下,过来跟三清搭话不怕起什么误会。

  “没事,我就随便看看。”三清一边说话一边拿手指了指前边兴致高昂挑书的两人,示意自己是跟他们一起的,“对了,你们这里有没有风俗志,或是京城本地的一些话本子卖啊。”

  新到一个地方最好熟悉这个地方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多跟本地人交流,最好认识几个像花媒婆或是覃氏那样热心肠的妇人,那用不了三天,三清就能连哪条街上哪个摊贩卖的菜更新鲜都一清二楚。

  不过现在到底还是住在客栈,想要认识人还是难度高了点,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多看书。千万别看那种史书典籍,那玩意儿陈景多读读还行,自己要读那玩意儿除了助眠别的屁用没有。

  要看就得多看那些本地风俗志和话本子,不管高雅的还是往下九流走的都行,多读上几本,此地的风土人情和习惯习俗也就能了解个七八成了。

  “有有有,夫人您这边请,您也看见了来咱们书局的都是些备考的公子少爷,您要得这书啊都在后边呢。”小孩儿一听她也是来买书的,兴致就高了,赶紧的就领着人往书局后边去。

  “那是好事啊,既然我要的书你们这边也卖不动,待会儿我多挑几本,你让你们掌柜的给我算个划算点的价,行吗。”

  还行吗?当然行啊。这书局要是开在胭脂铺旁边,或许话本子这些闲书还能多卖点儿,开在状元街里边这些话本子不被这些少爷们挤兑嫌弃,就算不错了。现在三清说要多买几本,掌柜的都快乐疯了。

  不过这年头书到底不便宜,三清再是想多买最后也只是挑挑拣拣的选了三本。倒是胡头儿这个大老爷们,今天难得的捧了老厚一摞书走在街上,用他的话说就是明明还没他那把刀一半重,偏生提在手上就觉得金贵。

  “胡头儿,不是当弟弟的吹嘘,这些书都是好书,回去之后让您家三少爷好好读通读透,不说非靠这个就能考上什么功名,但绝对对他在科举八股上头大有裨益。”

  说到读书这件事上,陈景很少假谦虚,甚至有时候还颇有些傲气。但也就是这样,他说的话胡镖头就更相信了,老大个汉子又紧了紧怀里的书,好像里边全是宝贝。“二爷放心,这几本书我家老三要不背个滚瓜烂熟,我头一个不答应。”

  得了陈景的指点,胡头儿说什么都不放两人走,非要拉着他们去万通镖局坐一坐,吃个中午饭再说。两人出来本就是闲逛,去哪儿都新鲜,反正万通镖局那边两人也还没去过,那就跟着去呗。

  万通镖局算是如今在整个中原都数一数二的镖局,自然不可能只在荆州有地盘。胡镖头他们也不可能把人送到地方就什么活儿都不接,又空手回去,所以在码头一别,陈景一行人去了客栈安顿,胡镖头也带着镖局的人,回了万通镖局在京城的分号。

  想要在京城这地界扎根,不光要本事,外头的门脸也是顶顶要紧的。所以说是说分号,但京城万通镖局的排场可比荆州的大。

  连镖局的大门都修得特别威严,门槛都比别处要高些,叫人看了就觉着这里边肯定是高手如云,深不可测,要不是有胡头儿领着,真要一个人过来,说不得还得在外边多掂量掂量才敢进门。

  三清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逗得胡头儿哈哈大笑,平时听多了贵镖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空话,突然听沈三清这么说,直说她是这么些年来头一个能如此把人夸到心坎上的。

  “二奶奶真是这个。”胡头儿把大拇指竖起来晃了晃几下,“我们老总镖头当年就是这个意思,京城这地方任凭你多大的本事,也是先敬罗衫在敬人。”

  “瞧瞧我们这条街上,放眼望去全是镖局。旁人总以为咱们家把门脸弄得这么大是为了跟他们抢生意,其实真不是。”胡头儿健谈,三清夸人夸到了点子上,他一高兴就更健谈。

  “老镖头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提醒我们,也提醒旁人,咱们万通镖局说到底还是武人当家,不能真把镖局全当成一盘生意做。只可惜生意越做越红火,老镖头的心思也就没几个人记得了。”

  有些事不提不觉得,一提就有些伤感,刚刚还高高兴兴的汉子一说起这个,情绪明显就低落了一截。好在几人进了镖局之后没几步路,就迎面碰上另一个老熟人,也是这回一同进京镖师里的人,趟子手:邓晚。

  “陈大哥,三清姐姐~你们怎么来了,我还说我得抽空去找你们玩呢。”邓晚说是趟子手,但谁都瞧得出来这孩子就是跟出来玩的。

  而且上船之后三清第一次看到邓晚,就看出来这就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孩儿啊。不光三清看出来了,自己这边一行人就没谁没看出来的,就是不知道胡头儿他们是真觉得自己瞒得挺好,还是心里其实也清楚,只不过是捏着鼻子哄自己罢了。

  “晚哥儿,不许瞎闹。有什么话站稳了好好说,蹦蹦跳跳的不像话啊。”邓晚才十五,在船上的时候就老喜欢找三清玩,现在虽说才下船一天的功夫,可她早就想去找三清了。

  “噢,胡师傅您就别老说我了,今天我三清姐姐来了,还不让我高兴高兴啊。”邓晚这男扮女装的本事实在不行,三清看着都想跟她说,这要真是个男孩子缠着自己这样撒娇,真是要挨打的啊。

  但现在到底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小孩子闹一点也就闹吧,邓晚笑嘻嘻的说要带三清去后边看看整个万通镖局,也不等胡头儿和陈景再多说什么,就拉着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