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科举大佬的填房第6节(1 / 2)





  第12章

  成全。这两个字说得简单做起来难。尤其金氏又是个独自拉扯孩子长大的寡妇,在她心里和眼里,这世上没有比她孩子更要紧的。如今陈景这般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娶沈三清,在金氏看来这简直就是对她的一种背弃。

  好在陈景也不是个愣的,谁都知道要把一件事办好起码得软硬兼施,他把亲娘气成这样是为了能顺利娶沈三清回家。可要是就这么把这疙瘩撂下不管,那过些日子等三清过门之后,这一家子就谁也没想安生。

  所以等到他自己拿学院山长开课当借口溜了的同时,他也让寿儿去了趟府城把陈家的大姑奶奶陈芸给接了回来。

  陈芸是陈家大姐,今年都三十一了。早年间陈景他爹还在的时候就给女儿定下了亲事,后来虽说家里顶梁柱去世家道中落,但这年头婚约到底不是儿戏,到了该成亲的时候婆家还是依照承诺,来陈家把陈芸给娶回去。

  娶亲是一回事,过日子又是另一回事。陈芸的婆家是在府城做茶叶买卖的人家,家里有钱得很。但生意人嘛难免世俗些,哪怕婆婆和丈夫都不是多难相处的人,陈芸嫁过去之后也很是过了几年艰难的日子。

  一直到她这个读书人家里的姑娘学会了怎么管一个商人的家,直到她与丈夫邵方端有了儿子,才算是在邵家真正站稳脚跟。甚至直到陈景中了举人之后,她才真正成为邵家的管家大奶奶。

  这样的经历让以前天真烂漫的陈芸早就历练成了一个事事周全处变不惊的厉害女人。只不过再厉害的女人也有短处,陈芸的短处便是陈景。

  陈景长得好又聪明,从小到哪儿都招大人喜欢。可招了大人喜欢同龄的孩子就都不愿跟他玩了,尤其陈景心思又细,别的小孩看他的眼神有点不对,他就主动不往他们跟前凑。

  这样的小孩儿在私塾里读书,多多少少得受欺负。那时候便是陈芸这个当姐姐的护着陈景,不管大事小事都是姐姐替他出头,都是姐姐安慰他陪着他。

  也正是因为如此,就算如今陈芸出嫁多年,姐弟俩的感情依旧好得很,陈景每年都得专门去府城好几趟,就为了去邵府看姐姐。现在陈景在金氏跟前唱了白脸,自然得把陈芸叫回来替他把戏唱圆了才行。

  “娘,您这般跟自己过不去又是何必,阿景他都多大了,什么样的女人他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他不喜欢,您哪里能做得了他的主。”

  陈芸回娘家金氏自然是高兴的,女儿进门之后就前前后后的张罗着,一刻也停不下来。只不过到底心里存着事,等到和女儿一起吃完中午饭,女儿回家的兴头一下去,上午儿子娶媳妇那点烦心事就又涌上来了。

  “你不清楚,那沈家我让人去打听了,听说曾祖那辈倒是出过几个读书人出仕的,可近些年家里就再没能有个多出息的子孙。”儿子要娶媳妇金氏怎么可能真由着他,早就把沈家给摸透了。

  “家里如今就靠着祖产过日子,她爹也是个没本事的,手里有几个铺面不敢做生意,只按时去收租子。家里老二一个招呼都不打就投军去了,只有个大哥跟景儿算是同窗瞧着还像个样子。你说这样的人家,让我怎么放心。”

  陈芸听着金氏一个劲的吐槽脸色半点不变,甚至听到最后还笑了起来,“娘,这有什么不放心的啊,我听着这沈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啊,只不过家底不厚而已。”

  “娘,您别老比着柳氏给阿景找媳妇,那会儿咱们家什么情况,阿景什么情况,现在又是什么情况,不好做比较的。”

  陈芸自然知道金氏是觉得沈家门第太低,往后就算沈家大郎有了功名也不能成为陈景的倚仗,“您可别忘阿景这是找续弦,家里还有蕊儿在,真要是有个跟柳氏不相上下的人家,怕是又看不上咱们家了吧。”

  “我没说要找个跟柳氏一样的,那比柳氏稍微差点的人家也行啊,总好过娶个长宁镇上的姑娘回来,咱们家景儿好歹是个举人老爷不是。”金氏虽生儿子的气,但此时听陈芸说儿子的不好,又忍不住的替儿子说话。

  “娘,真正的四角周全的好人家哪里会让家里姑娘嫁给人做填房。”金氏虽最疼陈景但她也不是个只要儿子的人,从小陈芸那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姑娘,这会儿还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说,也不怕气死了金氏。

  “您看您给阿景挑的那几户人家,县城里的孙家倒是有个叔父在朝中为官,可就他们家那七八个少爷天天游手好闲耀武扬威的样子,别说咱们荆湖县城,就是湖州府城也是出了名的。

  真娶了他们家的姑娘,脸面是有了,可往后万一他们家哪个不争气的在外边闯个祸,到时候牵连到阿景怎么办。咱们家阿景往后是必定要出仕为官的人,可不能有那么个会惹祸的岳家。”

  “对了,还有吴家,府城那个吴家上次您是不是也跟人打听了。他们家家底确实丰厚,可您知不知道才一年半的功夫,他们家那大爷就已经抵了五个铺面出来。

  三个被您女婿收了,还有两个归了当铺。那可是府城里上好地段的铺面,吴家大爷为了赌和吃花酒,愣是二百两一间铺子这么往外扔,就跟扔水里不要钱似的,连个响都听不着。”

  “这样的人家别说是阿景不愿意,他就是愿意,我这个陈家嫁出去的姑奶奶也得回来说句不行。”陈芸掰着手指头跟金氏一家一家的数,“就那些不上不下尽是幺蛾子的人家,我看啊还不如沈家,好歹沈家的儿子还不用人操那份心呢。”

  “行了行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今天回来是来干嘛的,不就是陈景那臭小子专门把你请回来当说客的。这亲事用不着你来当说客,聘礼都送过去了还能如何,我这个当娘的还不是得顺着儿子来。”

  金氏虽性子厉害,但还不是个蛮不讲理的人,女儿说的这些她也知道都是真的,只不过平时没有陈芸把这些摊开来说,她就总是只看到光鲜的那一面。现在女儿把背面的一地鸡毛全铺到台面上来,再要金氏挑选那几个人家的姑娘,她自己也就不愿意了。

  陈芸这一趟回家,任务完成得十分圆满。在家住了三天之后打算回府城的时候,陈景还专门从书院回来了一趟,“姐,多住些日子吧,再过几天山长休课一天,到时候我回家陪你。这么急着回去做什么,姐夫又跑不了。”

  “行了,多大的人了还撒娇呢。”陈芸看着眼前高大的弟弟和他还拽着自己衣袖的样子就忍不住笑得温柔,“这次你交代的事我都给办成了,可我还是想问你一句,真就非那沈家姑娘不可了?”

  “姐,我决定的事什么时候后悔过啊。三清很好,我认定了。”陈景点点头,“反正我俩的婚期就在今年,到时候姐你还得回来。”

  “行行行,咱们陈二爷成亲,我哪里敢不回来啊!”

  第13章

  沈家和陈家都不是那等高门大户,一件亲事能筹备好几年。既然定下了亲事又收了聘礼,成亲的事自然也就很快被提上日程。

  尤其这会儿已经入秋,后年科考陈景必定是还要参加,湖州府地处东南离京城远得很,只能走水路沿运河一路北上。最迟明年夏末就得从家里出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到京城好生调整状态备考,这么一来留给两人成亲的时间自然就没多少了。

  为了不叫沈三清刚过门,丈夫就要出远门这么尴尬的情况出现,两家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把婚期就定在了今年。好在湖州地界气候适宜冬天来得迟,两家又都是为了孩子成亲早就做了好几年准备,紧赶慢赶总算在湖州第一场雪落下来之前办了喜事。

  两世为人,沈三清对结婚这件事还是没什么经验。上辈子喜酒喝得多红包送得多,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谁撞着被谁拉去凑热闹的那一个。现在自己成了这场欢庆活动的中心,有一说一她还真有些不适应。

  尤其今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被覃氏和喜娘从被子里哄了起来,这让她整个脑袋都是昏昏沉沉的,谁说什么她都只会迷瞪瞪的点头。

  “哎哟,瞧瞧这簪子成色多透亮,早就说了应该让你爹去府城定做一套好点的嫁衣你孩子非不让,这会儿想换都来不及。”

  自从女儿的婚事定下之后,覃氏就天天都有事忙,这两天更是跟打了鸡血一般,全然不知道累。昨晚上生怕漏了什么沈三清要带走的东西,半夜又起身数了一回。现在一大早的不光忙活上了,还有精神来纠结嫁衣和簪子配不配。

  “娘,怎么不好哪里不好了,我穿着难道不好看吗。这衣裳是我的簪子也是我的,换什么啊就这样挺好。”沈三清见不得覃氏这般模样,干脆从她手里拿过簪子自己戴好,“这不挺好嘛,哪有什么配不上的。”

  其实若叫明眼人一瞧,就能看得出沈三清身上的首饰与沈家家世和她身上的嫁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但也许是她张扬自信的模样太耀眼,此时不管是嫁衣还是玉石都只不过是沈三清的陪衬,既然是陪衬,那到底哪样东西金贵些哪样平常些,也就不那么要紧了。

  覃氏看着女儿这般模样,心里再是有一万个不放心也没再多说什么,况且今天到底是女儿的好日子,纵使心里的担忧堆成了山,也只能往心底压严实些,不敢显露半分坏了今天的好气氛。

  只不过到底是当娘的,忍了又忍,等到外边迎亲的队伍都到了,她到底没忍住还是把喜娘和小铃铛都给暂时赶了出去。

  “三儿,娘从小把你捧在手心里长大,今天出了这个门就没人能像娘这么惯着你了。到了陈家之后你得记住你在家里过的是什么日子,万万不能因为嫁了人就觉得自己不如在家里时矜贵,不能把日子往委屈了过,明不明白?”

  覃氏把人赶出去那会儿沈三清就知道,每一个送嫁的亲娘都必须有的环节要来了,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覃氏剑走偏锋,那些要女儿贤惠懂事好好过日子的话一句也没有,上来就说些旁人听了得直摇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