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章(1 / 2)





  “没说那里是办公楼呀,也许是……”我本能地要解释,可话讲到一半就哑了。何邝说得没错,不管废弃小楼以前是办公楼,还是宿舍楼,哪一种答案都显得很突兀,我之前却没往深处想过。不过,何邝的好奇心不重,只是随便问了一句,他就不再关心了。太阳渐渐西下,我们转了一圈,最后就一起走去江边。

  何邝的竹筏就在眼前,他倒不急着回去,而是接着跟我唠叨往事。何邝虽然不是舟桥部队的人,但他以前和唐二爷等人捞过不少尸体。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打捞遗体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家属拿着介绍信找到水运公司或者大队,再由这些单位组织渔民打捞,家属通常递包烟、送条鱼就算酬谢。到了70年代,打捞遗体的费用仍比较低廉,两个人一艘船,各算一个工分,一个工分3元,一天赚9元,两人分。

  在何邝的印象中,捞尸费用是从改革开放后涨起来的。80年代的时候,按尸体算钱,捞起来一具是200块,一个人一天能分到三四十就不错了,如果是村里的人,几乎不收钱。何邝十几岁就开始在江里捞鱼,他记得90年代后期,打捞遗体的价格已经到3000元左右了。让何邝印象最深的一次捞尸是在90年代初,彝山镇一辆客车在汽运码头附近翻入彝江,53名乘客仅1人生还。当时渡场人手不够,何邝等一群渔民就被叫去捞遗体,现场惨不忍睹。

  “现在好了,渡场管得越来越严,老渔民都不插手捞尸的事了,只有张大户这些老顽固还敢抢生意。”何邝惆怅地道。

  我望着江面,替渡场开脱:“我们捞尸没收过一分钱。”

  “我知道,可其他捞尸老人不那么认为。你想想看,其他地方都有捞尸队,民间的捞尸人想捞就捞,哪会像镇上那样管得那么严。”何邝对我说。

  我不想为这事争吵,于是转移话题,问道:“何老伯,你跟唐二爷很熟吗?”

  “当然熟了!不只他,我跟胡嘉桁、洪克、韩天笑也熟得不得了,可惜有的人命不好,先走一步了。”何邝说完就点起一支烟,猛地抽起来。

  洪克、韩天笑?前两任渡场场长?我早觉得那两个人的死有些蹊跷,既然何邝自己提出来,我索性就问:“洪克和韩天笑都是在打捞时出意外的,没人调查过吗?好像胡队长说,洪克在大桥垮塌时下水救人,遇到了食人鱼。”

  “没错,胡嘉桁没骗你。”何邝边说边卷起袖子,露出粗壮的手臂。

  我瞧了一眼,不由地一阵哆嗦,原来何邝在1988年大桥垮塌时也曾下水救人,但被食人鱼咬伤了,留下了大面积的伤疤。若非韩天笑将何邝救上岸,那么何邝也会像洪克一样尸体全无——当然,何邝并不知道,洪克的尸体前段时间曾莫名其妙地漂现在彝山水库里。何邝故地重游,感触颇多,和我说了很久才划着竹筏回到对岸的家中。

  夕阳将江水染得半绿半红,像是一堆熟了一半的水果,美得让人窒息。可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江水,有多少人葬生在里面?我长叹一声,不想陷入悲伤之中,随即就转身走回渡场,准备和大伙一起吃晚饭。苗姐为了融入渡场,居然留下来吃晚饭,搞得气氛很严肃,没有往日那般轻松快乐。

  我还没捧起碗筷,苗姐就大声道:“你们吃饭前都不洗手吗?快去洗手!”

  大家邋遢惯了,听到要洗手,便嬉皮笑脸地走出去,到食堂外面的水龙头前排队。苗姐可能怕我们应付了事,还走出来监视。没想到,就在胡队长、岳鸣飞、贾瞎子、韩嫂卷起袖子准备洗手时,我竟看见其中一个人的手腕有异状——有人最近被蛇咬过!

  我瞪大了双眼,心中惊讶地想,难道那个人就是把蛇放进骨灰罐里的人?因为捉蛇的时候不小心被咬过了?可……怎么会是那个人?

  第十三章 转交的遗物

  大家按秩序排队洗手,我看得一清二楚,那个人却没有发现,此刻正拿肥皂搓着双手。苗姐看我站在后面不动,她就催我快点去洗,别浪费时间了。大家都挤在食堂这边,不适合当面质疑那个人,我便按捺住冲动,打算吃完饭再去当面戳穿人家。

  这顿饭吃得我浑身舒畅,差点忘记了重要的事情,还比平日多吃了一碗饭。韩嫂今晚做的饭菜非常可口,大概是因为苗姐大驾光临,她特地露了一手,不像以前总是应付了事。我吃饱了以后,想起洗手时撞见的情况,于是就大步追出去,截住了正要走向瓦房宿舍的那个人。

  “是你把那条蛇放进骨灰罐里的,对不对?”我停在草地上,堵住那个人的去路,见到对方要解释,又继续说:“别想蒙我!你手腕上有蛇咬过的伤口,身上的药味又那么重,那根本不是治你眼睛的药,你以前的药都是没有味道的!如果我猜得没错,你现在敷的药是用来治你手腕上的……”

  “你都看见了?”贾瞎子打断道。

  “这段时间都是你在作怪?”我讶异地问。

  “不是我!”贾瞎子斩钉截铁地否认。

  草地上没有人,大家都散去了,空旷的地方很难有人偷听,我干脆大胆地问:“难道不是你在背后整我们?金乐乐出事,罐子有蛇钻出来,骨灰房里多出一个罐子……这些不是你干的吗?”

  “蛇是我抓的,可不是我放进去的。我都看不见了,怎么做那些事?”贾瞎子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