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章(1 / 2)





  靖亲王冷笑道:“既然父皇都已经知道了,本王还怕你用这事要挟我?”

  温延棋道:“皇上不过是想看王爷是如何用雪艳的罢了,但若是我将这事张扬开,皇上哪有不处置你的道理?毕竟一国亲王宣扬怪力乱神之事,终归不是好事。”

  靖亲王见自己竟然被温延棋要挟了,气得咬牙切齿,虽知道他没证据,但也不免乱了心神,挥退温延棋,去与雪艳商议,雪艳道:“温延棋是个人才,可惜我早先不知道他跟毓秀郡主有些情谊,才说的陆行风,如今既然皇上还没赐婚,不如将家里的庶出姑娘给了陆家,身份上也配得上,对陆家,就说毓秀郡主先没了红,不敢委屈了陆行风。”

  靖亲王心道也是,试探着将毓秀郡主的亲事亲自跟皇帝说了,原以为皇帝必不肯将太后的娘家侄孙配给毓秀郡主?——毕竟两家原本有些恩怨,且那毕竟是太后娘家,谁眼中不是代表太后的意思。谁知皇帝竟顺水推舟答应了。

  靖亲王见果然如温延棋所说,若非什么伤天害理、算计兄弟的事,皇帝一概都会答应,自此后,越发用心审理谢家官司,也不着急打压平清王等人,先依着雪艳所说慢慢地拉拢那些前途不可限量之人。

  到了夏日,谢璎珞在谢家里生下一个女婴。

  靖亲王果然言出必行,先叫人传出谢璎珞生的是死婴的话,随后将女婴偷偷抱出来,悄悄地拿给密室里的雪艳看。

  雪艳虽失望这女婴不是个男孩,但因这女婴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不由地生出许多怜子之心,原本打算是男孩便叫他替他报仇,如今见是女孩,便将“父仇子报”的心思歇了,求靖亲王替他偷偷抚养女儿,又殚精竭虑为靖亲王筹谋,以求靖亲王善待他女儿

  ☆、49滴血认亲

  隔年春日,终于谢家的官司告一段落,那些牵扯甚广的大官司,如跟安南伯的官司,已经处置了,剩下的官司繁多且又琐碎。

  一日,商琴见落花巷子一头的施家嫁女儿,原以为嫁的是施佳,于是送了一副头面过去给施佳添嫁,不想过来一个小丫头道谢,又说嫁的人是施佳的妹妹,嫁的是个官宦人家,不过不是妻,是做二房良妾。

  商琴掐算了一回施佳的年纪,只能叹一声人各有志,又觉施老爷穷算计了这么久,到底是哪家王府都不进不去,只能做个教书先生户口。正在廊下跟商大姑学着用丝线打帐子上的网络,便见商老太太打发人过来了。

  那人过来垂手道:“姑太太、姑娘快些换衣裳吧,凌郡王叫人从江南送来许多人,据说都是当初丢了跟姑娘一般年纪大女孩儿的人家。如今人都在大理寺后堂,等着认亲。”

  “大理寺?要上公堂?”商大姑忙问,到底是寻常妇人,听说要上公堂就心慌了。

  那人回道:“并不上公堂,因要提了谢大爷夫妇还有谢家琳琅姑娘一同过堂,才要借了大理寺的后堂用。”

  商大姑听了,因又悄声问:“老太太可还叮嘱过旁的没有?”

  那人回道:“老太太说,去了只管看老太爷、老爷眼色行事。”

  商大姑点了点头,忙跟商琴去换衣裳,将商琴打扮齐整了,才领着她坐轿子向大理寺去,在大理寺门房里又遇上商略、商韬、商老太太,一群人向内去,进了大理寺后院,果然看见一群或插金戴银、身披绮罗的人立在院子里。

  等商琴来,那些人便纷纷向商琴看去。

  “这位姑娘身上可有胭脂胎记?”众人纷纷看去,之所以会来这么这些人,是因为办这案子的人是凌郡王,凌郡王并不事事亲为,但到底顶了他的名,且又听说被拐走的姑娘是当做大家闺秀养的,于是这些小康之家的乡宦士绅便纷纷来认亲。

  商琴摇了摇头,商大姑笑道:“她是苏州人,身上没有胎记。”

  听说没有胎记,众人都失望地散了。

  说话间,便见一队执事过来,随即又有人领着谢蕴夫妇,还有一位温柔沉默的姑娘过来。

  那位琳琅姑娘才过来,便被人团团围住,有人道:“这姑娘跟我母亲一个模子,必是我家妹妹。”又有人说:“看她一双大眼睛,该是我们家的。”

  商琴跟在人堆后头,听众人说话,竟然有的人家的姑娘是被大晚上偷走的,猜到定是薛令为弄个相似的孩子,于是从稳婆那打听来了消息,便去偷人。

  忽地有人道:“大理寺左寺丞到。”

  方才七嘴八舌的人都住了口,谢大奶奶跟谢宏嗣一同垂着头站着,这会子忽地瞅见了商琴,先看一眼商琴那已经长开了的脸庞,心里十分确定商琴便是她女儿,心恨商家人居心叵测,又见琳琅此时因被认亲,急红了眼睛,商琴却安静镇定,不由地心生怒气,认定了商琴知道自己的身世,却为了怕被谢家连累连亲生爹娘都不认,于是冷脸看向商琴,“好一个俊俏的好姑娘,见了自己亲生爹娘也不跪下!”

  商琴故作茫然地问商大姑:“姑姑,这位是谁?”隔世再见谢大奶奶,心里竟起不了一丝涟漪,论起心酸,还不如她想念商娘子的时候难受。

  商大姑道:“这是谢家大奶奶,旁边那个是谢家大爷。”

  “大奶奶、大爷好。”商琴客套地福身,就似看不见谢宏嗣、谢大奶奶戴着的枷锁。

  谢大奶奶一噎,冷笑两声,心中生出一股不平之气,越发认定了商琴是白眼狼,该叫她落到他们一般下场才算老天长眼,于是脸上神色稍便,当即嚎啕大哭起来,挣扎着喊商琴:“我的儿!”

  谢宏嗣只瞥了商琴一眼,神色波澜不惊,认不认亲,只为了将商家扯入泥潭,如今谢家已经倒霉了,商家倒不倒霉,又有什么用。

  “肃静!”有门子呼喝。

  谢大奶奶已经是阶下囚,不敢跟人对着来,便收了声,只呜呜咽咽不住看商琴,好似十分心疼商琴模样。

  大理寺左寺丞抱拳向皇宫那边一拜,“皇上心忧万民,听闻江南一代拐子横行,害的不少人家妻离子散。于是特令凌郡王清查江南拐子,查到许多乡绅丢失女儿腹上有胭脂胎记一枚。如今便令人来认亲,一辨认胎记,二滴血认亲。”

  听到滴血认亲,谢大奶奶当即胸有成竹,她心里想着若是商琴这会子服个软,她便劝谢宏嗣不滴血,一双眼睛反反复复所睃向商琴,见商琴冷静自持地不看她,不由地心生气恼,暗道便是只畜生看见爹娘受难,也该滴两滴眼泪。

  “商姑娘身上并无胎记,但谢家夫妇笃定她是谢家女儿,因此她只跟谢家仿佛滴血认亲就好。”左寺丞又说道。

  商韬、商略一家陪着商琴等着,其他人家的女眷则被领取后衙,挨个去辨认琳琅姑娘身上的胎记。

  商琴站在商大姑身边,又听谢大奶奶趁着衙役不看她时哭着喊“我的儿”,于是酝酿一番,丢出一个天真懵懂又好奇的眼神看向谢大奶奶。

  谢大奶奶一怔,哭声一滞,弄不明白寺丞已经说清楚了,为何商琴还是那茫然样。

  “老爷,可否叫小女先验血,她虽是小门小户的姑娘,但这抛头露面的事……”商韬开口道,走进寺丞,悄悄递了个荷包。

  寺丞将那荷包一捻,笑道:“是我疏忽了,先给商姑娘验吧。”于是叫人断了两只碗过来,又拿了匕首,将谢宏嗣、谢大奶奶的血分别滴在碗中水里。

  商琴心里有些慌张,却见商韬将手搭在她肩头,示意她安心,知道商韬定花银子叫人做过手脚了,于是放心地伸出手指叫人去割,血滴在碗中,只见两只碗中的血如何搅合都溶不到一处。

  谢大奶奶脱口道:“这不可能!”

  商琴将割破的手指含在嘴里吸了两下,看谢大奶奶那副不拉着她一起死不服气的模样,微微挑眉。

  “血融不到一处,可见是谢家诬告了商家。商家姑娘委屈了,快请回去吧。”寺丞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