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章(1 / 2)





  搭档:“嗯,这个情况的确比较特殊,很费解。”

  我:“一会儿催眠的重点是什么?是在她半睡半醒时要她躲起来的那个人?还是别的?”

  搭档:“我不能确定……”

  我:“你最好确定,因为她就等在那里……或者,我们推到明天?”

  搭档:“不,给我点儿时间想想……目前……虽然看上去应该从所谓‘梦游’那里找问题,但是我本能觉得问题的根源不在那里……”

  我:“你的意思是那也属于表象?”我指的是心理分析中的一个观点,即:问题根源都不会停留在表象,否则就不会被称之为‘根源’。

  搭档:“我说不好,最初的时候我以为是生活中某些事件使她丧失了安全感,但是聊起来的时候,我没发现她性格中隐藏着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的恐惧……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我:“的确,另外,她言谈中也没有压抑的情绪。”

  搭档喃喃地嘀咕着:“所以我不明白,按照她的嗜好来看,她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有不对劲儿的地方,可是通过刚才的对话和她的言谈举止,我觉得她一切正常,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这反而不正常,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她性格中有……隐藏的部分没被发现?”

  我:“如果她性格中有潜在的部分,催眠是不是很危险?”

  搭档微微抬起头,谨慎地看着我:“是……”

  我:“要不……先提议让她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而不是催眠和心理诊疗?”

  搭档:“为什么这么说?你觉得她体质上……你这是把我的思路往灵异方面带吗?”

  我:“我可没这么想,不过刚才我的确觉得有点儿寒意……”

  搭档鄙视地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你太不专业了。”

  我:“我的专业是催眠师,但是刚听她说完,我觉得她需要驱魔师……”

  搭档似乎并没在听我的玩笑,而是自顾自地继续嘀咕:“要给她一个全黑的环境催眠吗?”

  我:“我不想冒险……”说到一半,我停住了,因为他现在的样子意味着他已经进入到了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的状态——为了深度思考。根据经验,我很清楚这种情况下旁人的任何主观言论都会打断他的思路,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简单而空洞地附和,这是我慢慢摸索出来的。

  搭档:“黑色……黑暗……意味着什么呢?”

  我:“一定有某种含义。”

  搭档:“黑暗……黑色的肤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应该是有其缘由的。”

  搭档:“把身边一切都换成黑色的东西……也就是说,实际上她在模拟黑暗的环境……那么问题应该在黑暗本身……”

  我:“嗯,黑暗本身。”

  搭档:“衣服穿成黑色……想把肤色转黑……其实是一样的……吧?”

  我:“你是对的。”

  搭档:“那么……这么做……是让自己融入黑暗吗?”

  我:“有道理。”

  搭档:“有人要她躲起来……融入黑暗……角落……黑暗……躲藏……”说到这儿,他回过神,迟疑着抬起头看着我,眼里闪烁着一些什么。那正是我所期待的。

  我:“掌握?还是很接近?”

  搭档愣了一小会儿,慢慢露出狡黠的笑容。他跳下桌子,双手插在裤兜里来回溜达着:“心理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在很多时候原始动机都被锁了起来,让人无法窥探到,但真正的重点并不在这里,因为那些原始动机不但被锁住,还被藏起来了。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找到那把锁被藏在什么地方……”

  我微笑着一声不响地等着他继续。

  搭档:“……把一切生活用品换成黑色,其实是在模拟黑暗的环境;而黑色的衣服、染黑皮肤的本质是在于让自己融入黑暗——也就是说她需要把自己藏起来。目前看来,还是一种似乎没有恐惧目标的躲藏。虽然这么看上去好像已经很清晰,并且可以以此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答案是……她想要通过这些行为来消除一些东西。”

  我:“消除什么?”

  搭档停下脚步,眯着眼看着我:“人们出风头、刷微博、去找各种刺激、登录各种社交网站留下自己的即时信息……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我:“为什么这么做?嗯……你是指存在感吗?”

  搭档:“是的,人们都在拼命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这个女孩正相反,她在想尽办法消除掉自己的存在感。”

  我:“她为什么要消除掉自己的存在感?”

  搭档:“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还是能推断个差不多。”

  我:“结论?”

  搭档:“她行为上的‘消除自我存在感’其实还藏着更深的一层潜意识:自我否定。”

  我:“你是说……”

  搭档咧开嘴笑了:“这就是那把锁。”

  女孩安静地坐在大沙发上,带着一脸好奇的表情看着我和搭档架摄像机。

  “催眠还要录像?”她问。

  搭档:“对,这是必需的。”

  她:“为什么?”

  我:“视频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之一进行反复分析,有时候能发现一些当时被忽略的问题。同时,全程录像也是为了约束催眠师本身——指不良暗示。”

  她淡淡地笑了下:“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