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三章鸿钧一门皆得法六圣人道果终成(1 / 2)





  女娲成圣之前,话说三清那边正讲道,像往常一样,三清俱为一体,在一处各自传自己的道法。先是太上老君开口讲道:

  “

  修丹之法,惟采真铅为要着。但铅亦不同,有凡铅,有真铅。凡铅者,山中所出,乃有形之浊物,与我无情;真铅蓄,家园所产,乃无形之道心,与我同类。自古上仙,能以超凡入圣者.皆赖其真铅道心之功,故曰用铅不得用凡铅。但道心虽是先天真宝,乃自后天中产出,有用之时,有不用之时。当其未结丹也,必借道心之真知,以制人心之灵知。人心已定,灵知不昧,道心人心,动静如一,真知灵知,虚实相应,圣胎已结,急当抽去道心之刚,温养胎息矣。夫用道心者,所以制人心,人心已静,识神已灭,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灵独存,炯炯不昧。道心无所用,可以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鱼兔赖筌蹄而得。既得鱼兔,则筌蹄无用。用铅妙诀,实在于此。倘不知用铅之诀,当丹已结,而犹以道心为事,未免用道心而又起人心。真灵又散,金丹得而复失,故曰用了真铅也弃捐。用铅不用之诀,于此可以知矣。”

  然后通天讲道:“金丹大道,至简至易,无有多语,不过炼道心中之真知,人心中之灵知耳。道心刚健归于中正,则道心常存。以真知而制灵知,人心柔顺归于中正,则人心常静。以灵知而恋真知,刚柔相当,真灵合一,是谓铅汞相投,金丹凝结矣。其法至简至易,约而不繁,虽凡夫俗子,得之立跻圣位。但人多无大德行,无大福分,轻易不得。若有大德行大福分者,得遇真人,指示简易神妙之法,犹如睡梦初醒,始知大药即在当人,不从他得,随手拣用,无不如意,仙翁以梦谒西华有授,良有深意,不是设言,且西华真金所产之处。华者真金精明之光。九天者,纯阳无阴之境。真金者,真知之法象。阴暗之中,忽来真知阳光发现,拣此真知归于我家,与灵知相合,以火煅炼,至于纯阳无阴之地,号曰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岂果梦也哉。”

  元始也讲道:“性命之道,造化之道。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推其道源,益自虚无中而生一气;自一气而生天生地产阴阳;阴阳再合其中,又含一气而成三体。三体既成,一气运动,阴而阳,阳而阴,于是万物生矣。即如草木之生,始而地中生一芽,是自虚无生一气也;既而出地开两瓣,是从一气产阴阳也;又既而两瓣之中抽一茎;是阴阳再合成三体也;从此而分枝生叶,是三体重生万物张也。天地闻一切有情无情之物,皆从此虚无一气而生出,然皆顺行造化之道。修道者若知的顺行造化,逆而修之,归万而三,归三而二,归二而一,归二于虚无,则无声无臭至矣。”

  ……

  正讲处,圣人威势突然降临,打了三清一个措手不及,而昆仑山山上的无论是精灵妖兽还是道法修士都是受不了圣人的威势,跪拜起来。只剩下三清这三个苦苦抵挡圣人之威,这次可不必上次的后土成圣,这次的创立人族成圣的女娲的修为可是实打实的,就算是功德成圣也应该是功德成圣里面最强大的一位,所以三清再也不能够像上次那样轻松就可以抵挡住圣人的威势,只能够三个人合力把这个圣人威势屏蔽掉。

  “真没想到女娲道友最先成圣,反倒是作为首徒的我还没有成圣,真是惭愧至极啊!”太上老君掐指算了一下,立马就明白了是何人成圣,不无落寞的说道。

  “是极是极,女娲成圣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不是实力最强的大哥也不是精通演算的二哥,更不是拥有洪荒至尊法宝诛仙剑阵的我,哎!”通天看到太上老君的落寞,想到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

  “哼!就算现在成圣又如何,我们始终也是会成圣的,到那时成圣的我们未必就不比她一个靠功德成就圣人的强。”元始始终还是看不起功德成圣后的女娲。

  也是,成圣之法无穷尽,可细算也能够算出大致有三,一是以力证道,这种证道方式最是艰难,可是成果也是最大,证道之人立马就可以达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一人也不能全算是人因为他是天道,像盘古就是如此,只是失败了而已;二是以三尸证道,这种证道方式难度属于中等,不算太难也不是很易,成圣证道之后的修为境界仅次于以力证道,其中三尸证道的典型就是鸿钧道祖,他就是通过斩三尸证道得到圣人果位的;最后一种则是功德成圣,这种成圣之法难度最小,不过证道之后的成就最低,不仅在修为上和其他的两种证道之法的修为没得比,在成圣之后的修炼进展速度也是远远不及其他的两种。所以就算元始天尊这样子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虽然是东边成圣,可也波及了西方。在西方极乐世界之中,接引和准提两位佛祖自从在天山论道之后名头也是响彻了洪荒,东方有一些修士在混得不如意的也来到了西方,由道化佛,归入佛门。所以,这时候的西方两位佛祖还是过得是挺如意的。

  瞧,这会儿他们也在讲道呢,准提讲道:

  “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

  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

  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知净业。

  善恶千般无所为,即是南无及迦叶。”

  接引也讲道:

  “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

  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本是无生无灭,强求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法法法原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明净土,更无天竺漕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自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

  见是何尝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元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语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的便须行的,方名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欲了无生妙道,莫非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准提接着讲道:

  “

  五更天时盘坐,坐到巳时(9:00—11:00)起来,坐时不忘不助,若忘若存,寂寂惺惺,圆圆明明。打坐进入状态后,便可开关。所谓开关,为开关展窍。中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着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可通。全凭自然而然。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以后复得外来妙药,擒制吾身之真气,令其交绝,同落于黄庭之间,结为朱橘,是为内丹。展开关窍后,便进入小筑基。摄元阳而入内鼎,有胎自己绵绵,然后生后天之药,而行玉炼之功。此时要配合外炼己,万象皆空,一尘不染,即古人对境忘情之旨。小筑基后,进入大筑基。养灵珠而生外铅,金水溶溶,勤行周天之妙,而完尽性之功。此时要配合内炼己,河车之事,玉液之功,即《参同契》“内以养己”之内容。至于河车之功,在筑基中十分重要。自筑基以来,金鼎充足后,调内息,凝内神。神息相依,风火交合,忽然而灵芽吐萌,气机生动,即起河车以炼之,使之自下往后,由督脉进,逆流天谷,而返中宫,此得药当行之事也。……其妙在意守于内,神驭于外。神守内庭,只贵凝,而不贵运,运则必用意,周天之妙,外运逸,而内掌劳,故内掌必以意挡之。……真意居中,调遣呼吸,以内应外。详细做法为:“运气开关,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其中次叙,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如天之有冬,万物芸芸,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亥漏沉沉,各息其心。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得,恰如冬之生春,夜之向曙。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似有气,由下丹田薰至心阙,使人如梦初醒。初醒之候,名曰活子时。急起第一河车,采此运行,迟则无形之气变为有形。此气也,名壬铅,名后天,又名阳火,故曰子时进阳火。何为进阳火,学人把初醒之心,陡地拨转,移过下鹊桥,即天罡前一位。誓愿不传之真诀也。此心名曰天地之心,又名妙心,又名元神,又名真意,又名玄关发现。移至尾闾,守而不乱。霎时间真气温温,从尾闾骨尖两孔中,透过腰脊,升至玉枕,钻入泥丸。古仙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尊。’即此。愚人不知运气,便要舌舐上颚,以承甘露。吁!可笑亦可怜也。皆不得师之过也。须知运气一道,只可引气入喉。《黄庭经》曰:‘服食玄气以长生’,因此阳火之气紫黑色,名曰玄气耳。服食之法,须要口诀,乃能送入气管。否则走入食管。否则走入食喉,从何处立得丹基?须把这阳气送下气喉,至于玄膺,乃化为甘露之水。《黄庭》曰:‘玄膺气管受精符’此之谓也。玄膺名玄雍,又名玄壅,言人之气到此壅塞也。俗人不知玄妙,气至泥丸,就想他化为神水,如吞茶汤一般。吾恐气管一滴,便叫汝咳而不休矣。盖水者有形之物,安能入得气管气安能入得气管?故《黄庭》曰:‘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汉。’犹言清气出于丹田,玄气入于玄膺,二气转换云尔。气化为水,洒濯心宫,仍落于虚无窍内。宝之裕之,是为筑基。筑基既久,积累益深,乃有一个时候,照常静坐。忽于丹田中突出一物,有声如雷之响,有色如星电之光,是为后天中先天药。即按第一车运之,至于泥丸,始化为液,饵而服之,方得玉液丹头。此得药结丹之始也。”

  接引道:

  “

  舍利子即坚固子,又名佛骨。此炁是吾人生命本源,无论视听言动、喜怒哀乐,莫不由此发动,年深日久,元炁耗尽,唯死而已。养生家有鉴于此,乃教人少思寡欲以为养寿保生之术,虽可稍延岁月,而不能长久。神仙家鉴于此,乃从本源下手,教人夺天地之正炁以为补益,使之长盈不亏,更进一步,作到长生不死地步。

  地门者,口也。天关者,鼻也。按地者坤也,内象则脾胃,包罗水谷,上通于口,故口者地户也。乾者金,其内象则肺,下覆诸藏,上通于鼻,是为天门。此句是指修士功夫已达辟谷,可以长餐灵炁,不进火食,每日唯兀坐单床,洗心涤念,不使尘圬污我灵明,则神炁自然合和。当此之时,便有震动之机。

  朝者阳时,夜者阴时,非仅指天地之朝昏,是兼指吾身中之阴阳而言。功夫到此,身中阴阳与天地盈虚相呼应,故吾人宜俟其时以候天人合发之机。

  真元充盈,气足不食者是自然之辟谷。体力强健、肌肤光润、气生兰香,是功夫之效验,有益无损。若夫强自枵腹忍饥者,面容枯槁、神昏气衰,非长生之正途,实求死之捷径。

  一点阳精,即丹也。秘在形山,即为色身至宝也。丹非别物,即先天一点至阳之精,又谓先天真一之气,又谓浩然正气;藏之为真空,发之为妙有;其体为天良,其用为道心,是人色身中至宝,非心肾所有之物,乃在元关中藏之。元关一窍,无方无所,无形无象。此丹亦无方无所,无形无象,动静自如,色空不拘,活活泼泼的,如运火煅成坚实之物;常应常静,常静常应,变化无穷,神妙不测。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居于色身之中,而能点化色身,所谓法身者是也。

  系乎身者,系乎法身也。法身成就,圣胎完全,命基坚牢,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可以修性矣。性之真宗,无生之妙用也。修命者所以长生,修性者所以无生,无生则无死。无生无死,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永脱轮回,超出乎天地之外,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盖无生之道,顿悟圆通,万有皆空,直超彼岸。”

  ……

  佛道正传自妙处,就有圣人之威从天而降,佛门的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

  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

  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

  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

  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

  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

  贤善首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

  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

  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

  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

  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

  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如是等一切世界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都知道这是圣人成圣之兆,皆都跪拜,只是作为西方佛教创始人的两位佛祖准提和接引不能,绝对不能跪拜自己的同门,如果跪了下去就等于是承认了自己不如女娲,成就也就被定格了,永世也不能超越女娲,除非天地破碎重开天地才有可能获得重来的机会。

  所以准提和接引合力苦苦支撑,只求这圣人之威不要持续太久才是,否则他们就真的要永世活在女娲圣人的阴影之下了。还好,这也没有持续太久,威势就消散了,好不容易准提和接引才喘口气,累的是气喘吁吁,相视而笑,好险!否则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哎,女娲道友已经成圣了,西方何时也能够出现一位圣人啊。”准提知道成圣之人正是女娲,很为西方的前途担忧,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