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章(1 / 2)





  妹妹!对!殷寻还有个妹妹!这些照片会不会是她留下来的?而他的妹妹这会儿又在哪呢?她是不是就是杀害她哥哥的凶手呢?还有刀疤小海为什么会去贿赂郑宜风呢?还让他不要乱说陈平的事,这件事到底跟哥哥有没有关系?

  心好乱。

  但是,通过这些天的调查,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这几天我已经证明了殷寻是一个好人,一个有正义感的正直青年,一个值得我去爱的人!

  我没有白白等他,也不后悔我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想到这里,白天忍住的泪水已经从我的眼角流了下来。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你知道我有多么想你吗?

  我打开了“殷寻”的qq对话框,输入了这行文字,但他的头像却是灰色的,我多么希望他能回复我,哪怕只是一个字!

  痛苦的思念已经让我有些恍惚,我纹丝不动地盯着对话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奇迹发生了,刚刚还是灰色的胡子头变成了彩色的,对话框里终于出现了他的回复。

  对不起!我失约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他!是他!他来见我了!这是真的吗?我飞快地打下了文字。

  不!你没有!我是在咱们约定的日子见到你的!

  可你见到的只是我的身体,而不是我的全部!

  现在我是在跟你的灵魂对话吗?

  小敏,你要相信!我永远爱你!虽然我不能陪你走下去了,但我永远都在你的身边。你要坚强,你一定要将所有的谜团都解开!

  “殷寻,殷寻!”我喊着他的名字,哭着醒了过来。这才发现,刚刚我趴在电脑前睡着了。

  但是,就在我醒来的一刻,我却突然觉得qq上的胡子头闪亮了一下,又突然暗了下去。

  看来我是太想他了,已经为此产生了幻觉!但我愿意相信他,不管怎样都相信他一直都在我的身边守护着我!他在告诉我,我离真相已经很近了,近到只要再往前迈一步即可。

  第十一章

  1

  田建立回来了,和之前一样,他没有让刘静生失望。

  他带回来的是我早已知悉,却令刘静生十分震惊的线索,“《暗访》?就是在晚报上一直连载的那个《暗访》?”刘静生似乎被这个意外的线索震得不轻。

  田建立点了点头,扯了扯自己有些褶皱的衣襟,“没想到殷寻就是这本畅销书的作者,他的笔名叫隐遁。”

  “怪不得呢!他妹妹的账户里有这么一笔巨款,原来那是出版社支付的稿费。北京那个出版社的编辑提供了其他什么线索吗?”

  “这本书的责编是个很顽固的人,说这个作者很特殊,因为他一直在做着十分危险的采访工作,为他的安全考虑,要替他保密个人信息,所以不能把这个隐遁的资料给我。”

  “你对他说明案情了?”

  “嗯,当我说殷寻已经死了的时候,他的下巴差点儿没掉下来,立即把我请进了一间小屋里单独交谈,后来他又把这家出版社的沈主编也请了进来。”

  “看来这个殷寻是他们的摇钱树,他们很重视这个作者!”

  “那位沈主编拿来了一份合同给我看。”说着,田建立把合同的复印件拿了出来,“这套叫《暗访》的丛书,殷寻与出版社签的是五本一套的合同,前四本都已经出版了,而合同规定最后一本交稿的时间是今年的八月六日,这个时间很蹊跷啊,正好是我们发现殷寻尸体的那天!”

  他们不知道,这也是我和殷寻约定见面的日子。我此刻终于明白了,殷寻为什么要把我和他见面的时间定在八月六日,因为那天他将完成他的所有书稿,可以完全放下自己那个暗访记者的身份,投入到我们的这段感情中。我的心再一次被他的真诚所打动,那个可恶的凶手却在那样重要的日子里把他杀害,真是不可原谅,我的拳头此时又握得紧紧的。

  刘静生显得很是郁闷,“出版社在八月六日之前,收到《暗访》第五卷的稿子没有?”

  田建立摇了摇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收到,沈主编也很着急,给殷寻打了好几个电话,他的手机却一直关机。”

  “我们仔细搜查过,在殷寻的房间里没有发现任何的书稿,纸质的或电子版的都没有,这书稿是他压根就没写,还是被他人带走了呢?还有,我们也没有发现殷寻名下有手机卡!”

  “我已经查过了,沈主编提供的手机卡所有者的身份信息都是假的,很明显是在手机城买的那种无须真名注册的手机卡,现在很多发送垃圾短信的人或是诈骗团伙都在使用这种手机卡。”

  由于我那次十分任性地想听听他的声音,殷寻曾经用他的手机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那也是我俩唯一的一次通话。但是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他的手机,案发后,我也打过那个手机号码,但一直被告知关机。看来,殷寻对手机的使用也很小心。

  “银行卡户名不是他的名字,手机也查不到,不愧是暗访的记者!这样小心谨慎,不肯轻易透露行踪的人,他的被害就不能排除是熟人所为了,特别是知道他这个手机号的熟人。”

  刘静生的话说得我心头一惊,我不也是知道他手机号的人吗?难道刘静生知道了什么,也在怀疑我吗?是不是已经到了要跟他坦白的时候?我拿不定主意。

  “出版社那边是怎么与殷寻联系出版业务的?”

  “是这样的,这个殷寻在网上开了一个博客,博客的名字就叫暗访。他把自己所做的暗访都写成了博文,每天更新,久而久之,这个博客就火了,拥有了很多的粉丝。出版社觉得这本书如果实体出版,利润可观,那位责编便把自己的手机号、邮箱号和qq号都留给了殷寻,说如果有兴趣,可以联系他!”

  “殷寻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编辑的?”

  “还是他那个邮箱。责编看到他回复了,很兴奋,便把这件事和博客的地址都传到了沈主编那里。这个沈主编看到了文章觉得很有市场潜力,就想让责编请殷寻来北京面谈,但是这个提议被殷寻拒绝了。”

  “嗯,这符合他的性格。”

  “这个沈主编也很有魄力,直接把这件事交给了责编,告诉他无论什么条件也要签下这名作者,但是这事在运作的过程中,责编很为难。”

  “为什么?”

  “一来,他们一直通过邮箱联系,效率很低,谈判进展也很慢。二来,殷寻一直不肯把自己的真实信息透露给出版社。”

  “但是,出版社出版应该有一定的流程,如果不留下真实的作者资料,恐怕图书是不能予以出版的。”

  “是的。后来责编将要为作者保密身份这一条也写进了合同里,责编保证知道殷寻身份的只有他和主编两个人。答应了这个条件后,殷寻才把合同连同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一起寄到了出版社。”

  “合同回寄了吗?”

  “责编联系过殷寻,但他告诉责编说不用了,就先放在你们那里吧。后来出版社又提出了,殷寻的行踪不定,想要留一个他的手机号好随时联系。”

  “他答应了?”